2025年上半年,五大旗舰净利润座次变为:华能国际92.6亿元>大唐发电45.79亿元>国电电力>华电国际>中国电力。煤价下行使大唐火电利润增108%,风光企业则普遍“规模不经济”:华电新能装机增1352万千瓦净利仅微增0.29%,龙源电力、三峡能源净利下滑5–10%。行业竞争正从“跑马圈地”转向“质效为王”。
一、座次重排:火电红利下的“逆袭”
? 华能国际:净利92.6亿元,火电板块贡献最大增量,新能源占比提升但风光利润下滑;
? 大唐发电:净利45.79亿元,同比+47%,煤机利润增108%,风电+71%,水电、
光伏同步增长,首次超越国电、华电;
? 国电电力:净利下降45%,主要因一次性资产转让收益减少,扣非净利仍增56%;
? 华电国际、中国电力:增速分别为13%、1%,风光装机虽快,却难抵电价和利用小时数下滑。
二、火电“回血”账本:煤价每降10元带来净利增厚
上半年国内5500大卡煤价均价同比下跌约120元/吨,建投能源、京能电力、豫能控股等纯火电公司净利增幅均超100%。大唐发电测算,燃料成本每下降10元/吨,全年可增厚净利约3亿元。
三、风光“失血”三重压力
电价:平价项目占比提升,叠加市场化交易扩大,风电平均上网电价下降16元/兆瓦时;
利用小时:全国风光平均利用小时同比分别下降68小时、45小时;
折旧与财务费用:装机激增推高固定成本,侵蚀利润。
四、央企新策略:从“规模优先”到“收益优先”
华电新能新增1352万千瓦却净利微增,成为“规模不经济”缩影;龙源电力、三峡能源、中广核新能源均终止部分收益率低于6%的项目。大唐发电明确“十四五”后三年不再单纯追求装机指标,转而锁定IRR≥8%的优质风光储一体化项目。
五、未来赛场:综合能源效率与技术竞赛
煤电将逐步转向调峰与兜底,增量红利有限;风光要想“装得上、赚得到”,必须叠加
储能、氢能、数字化运维。下一轮竞争,将是谁的TOPCon 3.0组件功率更高、谁的储能系统成本更低、谁的虚拟电厂调度更精准。
大唐发电的“超车”并非单纯市值游戏,而是火电成本红利与经营质效提升共振的结果。随着煤价进入低位震荡,火电弹性将逐步收敛,风光能否通过技术迭代、模式创新实现利润再平衡,将决定未来五年“五大电力”的最终座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