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原理:
设备采用分层式探测结构,上层为ZnS(Ag)闪烁体薄膜,通过α粒子激发产生荧光信号,经光电二极管转换为电脉冲,实现α污染的快速筛查;中层为塑料闪烁体,利用β粒子电离激发特性检测β污染;下层为能量补偿型GM计数管或NaI(Tl)/CsI(Tl)晶体探测器,通过测量γ/X射线能量沉积分布,结合多道脉冲幅度分析(MCA)技术,区分天然本底与人工放射性核素污染。微处理器对三路信号进行同步处理,通过模式识别算法自动判定污染类型与强度,并实时计算表面污染活度(Bq/cm?)。
应用范围:
覆盖核电站退役现场设备表面污染检测、核医学科室放射性药物泄漏排查、应急救援队伍辐射事故污染区域划定、海关口岸非法放射性物质查验及实验室放射性样品处理等场景。设备支持手持式扫描与固定式监测两种模式,可快速识别低至0.1Bq/cm?的表面污染,满足《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对放射性污染控制的要求。
技术参数:
α探测效率≥30%(对???Po),β探测效率≥45%(对??Sr/??Y);γ能量响应范围30keV-3MeV,剂量率量程0.01μSv/h-10mSv/h;设备尺寸280mm×120mm×80mm,重量1.8kg;防护等级IP65,抗跌落高度1.5米;供电采用可充电锂电池(续航≥8小时)或Type-C快充接口;数据存储容量10万组,支持USB/蓝牙/Wi-Fi多模式传输。
产品特点:
配备3.5英寸高清触控屏,同步显示污染类型、活度值及剂量率趋势图;内置智能校准模块,可一键完成能量响应与探测效率修正;采用人体工学设计,单手可握持操作,探测窗口覆盖防污染薄膜,支持快速更换;通过CNAS认证及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数据与标准源比对误差≤15%;支持多语言界面与定制化报警阈值设置,满足不同国家监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