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小米汽车公布的最新运营数据显示,2025年8月其交付量持续突破3万台大关,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巩固领先地位。这一成绩的取得,既得益于消费者对小米SU7、SU7 Ultra及YU7三款车型的广泛认可,也反映出企业产能爬坡与渠道建设的协同效应正在显现。
在销售网络布局方面,小米汽车延续高速扩张态势。8月新增18家线下门店,使全国门店总数达到370家,覆盖105个城市。9月计划再增32家门店,重点拓展唐山、泰州等14个新城市,届时服务半径将进一步延伸。与此同时,服务体系建设同步推进,截至8月31日,全国已建成189个服务网点,覆盖112个城市,形成"销售+服务"的双网络支撑。
产能瓶颈突破成为交付量增长的关键推手。位于北京的一期工厂通过技术改造与生产流程优化,月产能已从设计值的1.25万台提升至2.4万台,设备利用率接近满负荷状态。为缓解供应压力,二期工厂建设加速推进,该工厂同样规划年产能15万辆,预计7月底完成设备调试后将进入产能爬坡阶段,8月实现稳定量产,初期目标月产8000台。更值得关注的是,三期工厂建设已纳入议事日程,显示小米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长期信心。
财务数据印证了业务模式的可持续性。小米集团2025年二季度财报显示,当季总营收达1160亿元,连续三个季度突破千亿大关,同比增长30.5%;经调整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75.4%。其中,智能电动汽车及AI创新业务收入213亿元,毛利率攀升至26.4%,经营亏损从去年同期的18亿元收窄至3亿元。这一转变主要得益于供应链成本优化、生产效率提升,以及高端车型SU7 Ultra的利润贡献。随着产能持续释放和规模效应显现,小米汽车正加速迈向盈利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