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光伏创新企业Solaires Enterprises宣布,其与中国合资企业SEI(Solaires-Genesis Energy Innovations)共同运营的大规模制造工厂,已成功完成首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商业化交付。这批专为物联网(IoT)传感器设计的轻量化光伏模块,标志着Solaires从实验室研发到规模化量产的关键跨越,也验证了中加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协同能力。
此次交付的钙钛矿基PVModules(光伏组件)采用Solaires独创的印刷工艺,通过卷对卷(R2R)设备实现连续化生产。该技术突破了传统硅基电池的刚性限制,模块厚度仅0.5毫米,重量较同类产品减轻60%,却能保持35%的实验室级能量转换效率。据Solaires首席运营官Fabian de la Fuente透露,首批订单客户为某全球TOP3电子设备制造商,产品将应用于其智能工厂中的环境监测传感器网络,通过室内光线自供电实现设备免维护运行。
SEI董事长Brian Yang强调,中加团队历时18个月攻克了钙钛矿材料的稳定性难题。通过在组件表面沉积纳米级疏水涂层,并优化封装工艺,产品寿命已突破5万小时(等效10年室内使用),满足消费电子行业严苛的可靠性标准。生产线试制数据显示,单线年产能可达50万平方米,对应2000万套传感器供电需求,且制造成本较硅基方案降低40%。
技术层面,Solaires的钙钛矿材料体系展现出独特优势。其专利配方通过调控晶体结构,实现了对可见光到近红外光谱的宽谱吸收,特别适配LED照明环境下的发电需求。实测表明,在200lux照度下,模块仍能输出5V/20mA的稳定电流,足以驱动低功耗蓝牙(BLE)传感器持续工作。这种特性使其在电子货架标签、智能仓储定位系统等场景中具有不可替代性。
SEI中国工厂的落地亦具有产业示范意义。该基地整合了加拿大方在材料研发与德国设备商在精密制造的优势,核心产线实现100%国产化。2024年11月试产成功后,已通过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获得T?V莱茵颁发的室内光伏组件安全认证。随着首条商业化产线的启动,Solaires正与多家家电巨头洽谈合作,其模块将嵌入空调、冰箱等产品的能效监测系统中,构建家电设备的自供电生态。
此次商业化突破不仅验证了钙钛矿技术的市场可行性,更开辟了光伏应用的新赛道。据行业分析,全球物联网设备自供电市场预计将在2027年达到87亿美元,Solaires的轻量化解决方案有望占据30%以上的市场份额。随着中加技术合作的深化,钙钛矿光伏正从实验室走向千行百业,重新定义清洁能源的利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