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我国规模最大的全钒液流光储一体化项目——三峡集团新疆吉木萨尔项目正式启动储能电站首次充电实验。随着钒离子电解液注入电池堆,这一重大工程迈出关键一步,标志着项目进入实质性能量调试阶段,为我国新能源储能发展树立了新标杆。
全钒液流储能技术通过不同价态的钒离子在电解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实现电能的存储与释放。该技术具备长时储能、高安全性和长循环寿命等优势,可有效支撑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对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推动能源清洁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在充电实验过程中,技术人员精准控制充电功率,首次激活处于初始状态的钒电解液,使其具备储能与释能能力。通过对电流、电压、温度等关键参数的实时监测,全面验证了储能系统在带电状态下的设备协同性能和运行稳定性。
本次实验针对该电站80套储能单元中的1套进行。从运行数据看,各项参数均处于正常区间,为后续单元的实验积累了重要经验。项目运行负责人邓富彬表示,实验标志着电站已顺利进入带电调试阶段,向全面投运目标稳步推进。
作为新型储能形式的代表,全钒液流储能突破了传统电化学储能的多项局限,不仅可满足电网对长时储能的需求,也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对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高效运行具有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