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拟对独立储能实行15分钟系统电价结算,中长期合同按“合约价—现货价差”清算;零售用户充电按合同价执行。规则落地后,储能可通过实时峰谷价差套利,预计现货峰谷差>0.4元/kWh时项目IRR可提升3—5个百分点,四川储能商业模式迎来2.0版本。
一、规则速读:15分钟电价成为“唯一标尺”
《细则》明确:
独立储能放电、充电(作为批发用户)均按实时市场每15分钟系统电价结算;
中长期合同电量不再物理执行,仅作为差价合约,结算价=合约价-中长期结算参考点(实时系统电价)之差;
零售用户充电按与售电公司约定的零售电价,不参与现货价差清算。
此举将储能交易颗粒度从“1小时”压缩到“15分钟”,与现货市场同频共振。
二、算账示例:价差0.4元即可多赚3分/Wh
假设100MW/200MWh储能:
? 现货峰价0.75元/kWh、谷价0.35元/kWh,峰谷差0.4元;
? 每日1次循环,系统效率90%,套利收益=0.4×0.9=0.36元/kWh;
? 扣除损耗与辅助服务费后,净收益≈0.28元/kWh,对应项目IRR可由8%升至12%—13%。
若价差扩大至0.6元,IRR可升至15%以上,显著优于现有容量补偿模式。
三、市场影响:现货价差将成投资前置条件
四川现货试运行数据显示,2024年峰谷平均价差0.32元/kWh,最大价差曾达0.82元/kWh。规则公布后,已有6个独立储能项目(总规模800MWh)启动可研,均以“峰谷差≥0.4元”作为投资红线。预计2026年四川现货价差中枢将维持在0.35—0.45元,带动新增储能需求2GW/4GWh。
四、实操建议:三步锁定现货红利
现货建模:接入四川现货仿真平台,滚动预测价差曲线,优化充放电策略;
中长期对冲:通过差价合约锁定基础收益,减少极端低价时段亏损;
零售侧协同:工商业用户可与储能运营商签订“共享储能”合同,以零售固定价+价差分成模式降低用能成本。
五、配套政策:辅助服务、容量补偿仍留接口
四川现货第二阶段将引入二次调频、爬坡辅助服务市场,储能可通过快速响应获得额外0.05—0.1元/kWh收益;同时保留容量补偿,为现货收益不足时提供“安全垫”。
四川此次“15分钟电价”结算细则,标志着储能正式告别固定补贴,全面拥抱现货市场高频套利。对投资商而言,价差预测能力、交易策略与系统效率将成为新的竞争焦点;对电网而言,高频储能将显著平抑峰谷、提升新能源消纳。现货红利的窗口已打开,谁能率先完成现货算法、交易人才和融资工具的布局,谁就能在四川乃至全国储能2.0时代抢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