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挤压产品生产线迎来重大技术升级——新一代在线智能无损检测系统正式投入运行。这套由西南铝联合科研机构定向研发的智能检测装备,通过集成可编程逻辑控制、边缘计算架构与工业数据闭环管理系统,构建起"感知-分析-决策"三位一体的智能检测体系,成功将检测精度提升至AA级标准,标志着我国铝加工行业智能检测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
该系统创新性地配置了360°高速旋转探头阵列与六轴联动机械臂,形成动态CT扫描检测模块。这套"数字透视仪"可对铝合金管棒材实施全截面实时扫描,其检测分辨率达到0.02mm级别,能够精准捕捉纵向裂纹、横向分层等微米级缺陷。经实际生产验证,系统对直径8-600mm管材的缺陷检出率高达99.7%,误报率控制在0.8%以下,检测速度突破2.2米/分钟,较传统涡流检测效率提升12倍。
在工艺控制层面,该系统构建了完整的智能决策闭环。通过部署于边缘计算节点的AI算法模型,可实时分析12类特征参数,自动生成缺陷三维图谱并完成质量分级判定。当检测到Φ15mm管材内壁存在0.05mm裂纹时,系统能在0.3秒内完成定位、分类与分拣指令下发,较人工检测响应速度提升40倍。这种全流程自动化管控模式,使西南铝挤压产线首次实现了100%在线全检覆盖。
生产数据显示,智能检测系统上线后,西南铝管棒材产品因内部缺陷引发的客户投诉率下降92%,年减少质量损失超千万元。更值得关注的是,该系统生成的百万级检测数据库,为工艺参数优化提供了精准依据,推动某航空用管材的成品率从87%提升至95%。这种由"检测驱动生产"的新模式,正在重塑铝加工行业的质量管控范式。
此次技术突破标志着西南铝在智能制造领域迈出关键步伐。从依赖人工经验的"抽检时代"到依托数字孪生的"全检时代",从被动质量追溯到主动工艺优化,这场检测技术的革命性变革,不仅巩固了企业在高端铝材市场的技术壁垒,更为我国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产业提供了关键材料保障。系统运行三个月来,已累计完成2300吨管棒材的智能检测,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在连续高强度作业中得到充分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