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气候治理与国内"双碳"战略的双重驱动下,铝加工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绿色转型压力。作为高耗能产业代表,传统天然气加热工艺的碳排放问题已成为制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在此背景下,广东意利克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仙湖实验室,通过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成功研制出全球首台零碳氨燃料铝棒加热炉,为行业技术升级提供了颠覆性解决方案。
这场技术突破源于2023年广东(南海)铝加工产业联盟的战略布局。面对欧盟碳关税等国际贸易壁垒,产业联盟敏锐捕捉到氨燃料技术在工业炉窑领域的巨大潜力,迅速组织意利克与仙湖实验室组建联合攻关团队。作为深耕铝加工热处理设备12年的专精特新企业,意利克凭借在节能控温领域积累的37项核心技术专利,承担起设备研发与工程化的重任。科研团队通过建立氨燃烧数值模拟模型,攻克了氨燃料稳燃、低氮排放、高温控温三大技术难题,最终实现加热炉综合能效较天然气炉提升15%,氮氧化物排放降低60%的突破性成果。
技术创新的背后,是意利克"十年磨一剑"的长期主义战略。自2012年推出行业首台单位能耗20m?天然气/吨棒的节能炉以来,企业持续投入营收的8%用于研发,构建起覆盖热能利用、智能控制、材料科学的专利矩阵。其开发的精准控温时效炉,通过闭环温度控制系统将炉内温差控制在±1℃以内,成功解决航空铝材、汽车轻量化型材的加工难题,产品已服务于伟业铝材、广亚铝业等300余家行业龙头。这种技术积淀使企业在零碳氨燃料项目研发中,仅用18个月就完成从实验室到产业化应用的跨越。
在市场布局方面,意利克展现出精准的战略眼光。针对建筑铝型材向工业型材转型的趋势,企业重点开发汽车用铝材加工设备,其研发的短行程时效炉使生产效率提升40%,成功打入比亚迪、蔚来等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正在建设中的数字化新工厂,将引入智能仓储与AGV物流系统,实现年产500台高端热处理设备的产能目标。通过持续的技术迭代,企业已形成从单机设备到整线解决方案的完整产品体系,在铝挤压后辅设备市场的占有率突破28%。
这场由意利克引领的绿色革命,正在重塑中国铝加工装备的全球竞争力。其零碳氨燃料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不仅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脱碳路径,更验证了"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的可行性。随着新工厂的投产,企业将进一步深化与仙湖实验室、中南大学等科研机构的合作,在氢能冶金、数字孪生等前沿领域布局下一代技术,持续巩固中国在铝加工高端装备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