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8月11日,也就是周一,在经历了一场坍塌事故导致的暂停运营后,全球最大的地下铜矿——智利埃尔特尼恩特(El Teniente)铜矿开启了部分生产活动的重启进程,涉及部分井下作业和加工环节。
这场意外源于7月31日,当日智利中部奥伊金斯大区兰卡瓜市附近的埃尔特尼恩特铜矿周边区域突发4.2级地震。地震的冲击引发了矿井坍塌,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6人不幸丧生,9人受伤。鉴于事故的严重性,智利矿业部于8月1日果断下令,暂停该铜矿的一切运营活动,以便展开全面调查与安全评估。
经过数日的紧张工作,8月9日,智利国家地质矿产局等相关部门人员对铜矿进行了细致的现场检查。在综合评估后,他们批准了该铜矿未受坍塌事故影响的部分区域恢复作业。随后在周末,负责运营的智利国家铜业公司(Codelco)着手重启工作,八个经矿业和劳工部门确认安全的井下区域率先恢复运营,同时冶炼作业也重新开启。不过,由于坍塌事故的调查仍在进行中,事故点附近的四个区域将继续保持关闭状态,以确保安全。
周一,矿业部长Aurora Williams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了生产恢复的具体情况。她表示,此次重启的八个井下区域,其产量占比高达82%,这意味着该铜矿的生产正在逐步有序地重回正轨。
智利在全球铜矿生产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铜矿供应量约占全球总量的四分之一。而埃尔特尼恩特铜矿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位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以南约130公里处。在2024年,该铜矿产量约35.6万吨,占智利铜矿总产量的近7%,对智利乃至全球的铜矿市场都有着重要影响。此次事故后的生产重启,无疑将为市场注入一剂“稳定针”,缓解因停产带来的供应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