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传来消息:全区首个"矿业权超市"正式上线运行。这一创新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重构矿业权交易生态,标志着内蒙古在深化矿产资源管理改革、构建市场化资源配置体系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作为矿产资源使用权的核心载体,矿业权包含探矿权与采矿权两大类别。在国家全面推进矿业权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内蒙古以"阳光交易"为准则,除特殊情形外,所有矿业权均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公开方式出让。此次上线的"矿业权超市",正是将这一改革要求转化为具体实践的创新载体,通过标准化、流程化的电子交易系统,确保各类市场主体在同等条件下公平竞争。
该平台搭建于自治区自然资源厅门户网站,设置四大功能专区:出让公告区实时更新竞价信息,结果公示区确保交易透明,可出让资源库动态展示潜在标的,最引人注目的"云上读矿"系统则集成地理信息技术,将矿区坐标、储量数据、交通区位等关键信息转化为三维可视化模型。投资者只需轻点鼠标,即可获取从成矿带到开采条件的全方位数据支撑。
据统计,平台上线首日即上架84宗矿业权,其中探矿权79宗覆盖金、铜、铁等12种战略性矿产,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阴山等重点成矿带;采矿权5宗涉及萤石、石灰岩等工业原料矿产。所有标的均经过专业机构技术论证,具备较高的开发价值。这种"货架式"展示模式,有效解决了传统交易中信息不对称、评估周期长等痛点。
平台建设严格遵循《矿产资源法》修订要求,落实自然资源部关于拓展出让区块来源的部署精神。通过建立"储备-推介-交易"全链条管理体系,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实现了从项目申报到权证发放的全程电子化监管。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重点完善智能评估系统,引入区块链技术确保数据不可篡改,同时加强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互联互通,持续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这一改革举措已产生积极效应。平台试运行期间,某地质勘查单位通过"云上读矿"系统,仅用3个工作日就完成了以往需2个月现场踏勘的选区工作,最终以合理价格竞得呼伦贝尔地区一宗铜多金属探矿权。这种"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的服务模式,正在重塑内蒙古矿业投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