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商业领域对能源灵活性和经济性需求的不断增加,储能技术在工商业场景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储能电站不仅可以优化用电成本,还能增强企业的能源管理能力,提升电网运行效率。河北承德此次投运的 16MW/32MWh 工商业储能电站项目,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落地的。
承德金隅公司 16MW/32MWh 储能电站项目采用了先进的储能技术和设备。项目储能容量规模为 16MW/32MWh,通过 6 台 2.5MW/5MWh 的应龙 2.0 储能电池舱和 8 台 0.125MW/0.25MWh 的天禄 3.0 储能电池舱组成。这些电池舱分 2 个接入点接入 10kV 厂区配电系统,实现了对厂区电力的有效调节和优化。
从技术角度来看,这种储能系统的设计不仅具备高能量密度和快速充放电能力,还能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应龙 2.0 和天禄 3.0 储能电池舱的组合使用,能够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电力需求,灵活应对电网峰谷时段的用电变化。
该储能电站项目通过“避峰就谷、节约电费”的模式实现灵活经济用能。具体来说,在用电低谷时段,储能系统储存低价电力;在用电高峰时段,释放储存的电力,减少从电网购买高价电力的需求。这种模式不仅优化了用电成本,还提高了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
据估算,该项目每年可为企业节约用电费用约 200 万元。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可观的经济效益,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此外,该项目的成功投运也为其他工商业企业和工业园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推动更多工商业储能项目的实施。
承德金隅公司 16MW/32MWh 储能电站项目的成功并网,不仅在技术层面取得了突破,还在经济和社会层面产生了积极影响。它展示了储能技术在工商业领域的应用潜力,为其他企业提供了成功的案例参考,有望吸引更多企业关注和投资储能项目。
从长期来看,随着储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工商业储能电站的应用将更加广泛。这不仅有助于企业降低运营成本,还能提升整个社会的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
河北承德 16MW/32MWh 工商业储能电站项目的成功并网投运,标志着我国工商业储能领域取得了又一重要进展。该项目通过先进的储能技术和灵活的用电模式,实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未来储能技术在工商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和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