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最新公告显示,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已正式受理其全资子公司楚雄矿冶的破产清算申请。该裁定标志着这家有着数十年开采历史的矿产企业正式进入司法清算程序。
根据公告内容,楚雄矿冶因矿区资源枯竭,持续经营能力丧失,且存在无法清偿到期债务的情况。云南铜业第十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已审议通过相关破产清算议案。公司方面表示,此次清算有助于减少进一步亏损,维护上市公司及股东权益。
楚雄矿冶作为云南铜业旗下重要的资源开发板块,主要承担铜矿
采选业务。该矿区位于滇中成矿带,曾探明铜金属储量超过50万吨。经过多年开采,近年来矿石品位持续下降,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公开资料显示,该矿区去年
采矿量已降至峰值时期的30%以下。
从产业布局来看,云南铜业在云南省内还拥有多个在产矿山。此次清算的楚雄矿冶产能占比不足公司总产能的10%。公司方面强调,现有其他矿山的正常生产可以完全弥补楚雄矿冶退出带来的产量缺口。
行业观察显示,我国铜矿资源开发正面临品位下降的普遍挑战。随着浅部资源逐渐耗尽,深部开采成本大幅增加。类似楚雄矿冶这样资源枯竭的老旧矿山,近年来在江西铜业、铜陵有色等企业也有陆续关停案例。
在人员安置方面,楚雄矿冶现有员工将通过内部转岗、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等方式分流。云南铜业表示将依法保障员工合法权益,目前已经制定了详细的安置方案。根据云南省相关政策,矿山关停涉及的特殊工种人员将享受相应的过渡性保障措施。
财务影响评估显示,楚雄矿冶自2023年起已停止计提折旧,相关资产减值准备已充分计提。本次破产清算预计不会对公司当期损益产生重大影响。清算完成后,该子公司将不再纳入云南铜业合并报表范围。
从市场供需角度,楚雄矿冶的退出不会对国内铜原料供应造成明显影响。目前中国
铜精矿进口依存度超过80%,国内矿山产量占比有限。云南地区其他在产矿山,如迪庆有色、玉溪矿业等仍保持正常生产。
环保治理方面,楚雄矿冶关停后,公司将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具体措施包括废石场整治、
尾矿库闭库、土壤改良等。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将全程监督矿山闭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
技术替代趋势显示,面对资源枯竭问题,头部铜企正在通过技术升级提高资源利用率。例如采用生物浸出技术处理
低品位矿石,以及开发复杂难选矿的分离技术。云南铜业在普朗铜矿等新建项目中已应用这些新技术。
在资产处置环节,楚雄矿冶的固定资产包括选矿厂、尾矿库、
矿山机械等。这些资产将通过公开拍卖等方式变现,所得款项将依法用于清偿债务。具有行业通用性的选矿设备可能吸引周边矿业企业的关注。
从行业政策导向看,自然资源部近年持续推动矿产资源集约开发利用。要求矿山企业加强深部找矿和资源综合利用,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对于资源枯竭矿山,鼓励企业依法依规实施关闭退出。
国际同业比较显示,全球矿业巨头如必和必拓、力拓集团都建立了成熟的矿山闭坑管理体系。包括提前规划闭坑方案、设立专项修复基金等。这些经验对国内矿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云南铜业表示,未来将继续优化资源配置,重点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主力矿山。公司在迪庆、红河等地的铜矿项目仍在稳步推进。同时将加大勘探投入,在现有矿区深部及周边寻找接替资源。
法律程序方面,破产清算过程将由法院指定的管理人全面负责。包括债权申报审核、资产清查评估、分配方案制定等。根据企业破产法规定,整个清算程序通常需要6-12个月完成。
对上下游产业链的影响评估显示,楚雄矿冶的供应商主要集中在矿山设备维护、爆破服务等领域。这些企业多数同时服务云南其他矿山,业务调整空间较大。铜精矿客户方面,其采购量将由云南铜业其他子公司承接。
云南铜业强调,公司整体生产经营秩序保持稳定。今年上半年,受益于铜价维持高位,公司业绩实现稳步增长。此次子公司破产清算属于正常的产业结构调整,不会改变公司既定的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