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技术一直是新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其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大等优势使其有望成为未来电池技术的主流。然而,传统固态电池在离子导通性、界面稳定性和制造效率上存在瓶颈。7月30日,辉能科技的第四代“超流体化无机固态电解质”技术发布,标志着固态电池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辉能科技的“超流体化无机固态电解质”技术将固态材料的高离子浓度和液态材料的界面接触优势结合在一起,突破了传统固态电池的三大瓶颈。在离子导电率方面,根据SGS第三方验证,该电解质在25°C下达到57 mS/cm,是现有常规液态有机电解质和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5-6倍。这一超高的导电率使得高能量密度电池能够支持极速快充,仅需4-6分钟就能将电量从5%充到60%-80%。
在低温环境下,例如零下20度,辉能科技新技术的导电率仍能达到12.82 mS/cm,放电效率为90%-95%以上,可以应用在极地、国防、航空航天等极端环境。在界面稳定性方面,辉能科技的流体化技术可以让固态电解质具备液态特性,能够自动适应活性材料体积的变化,不需要加压模组,电池性能更稳定。
为推动该技术的发展,辉能科技选择开放式合作,将关键专利技术许可给外部企业,合作伙伴将承担电池组装及产品应用环节。目前,辉能科技正在和全球材料、设备及能源领域的多家企业展开商谈,共同推进生产线建设与技术规范制定工作。
7月30日,日本九州电力宣布与辉能科技开始战略合作,开发用于超流化无机全固态
锂电池的24V模块,目标是在2027财年量产和销售这些电池模块。同时,辉能科技将与商工电机制造株式会社合作进行研发,建立测试和生产体系。
辉能科技的第四代锂陶瓷电池能量密度为380Wh/kg和860-900Wh/L。其台湾桃园工厂是全球首个千兆级固态电池产线,最高产能可达2GWh。到2025年上半年,新一代锂陶瓷电池总销量已超过240万颗。此外,辉能科技在法国敦刻尔克的超级工厂计划于2028年投产。
辉能科技还在不断拓展固态电池的应用场景,包括商用卡车、建筑设备、智能机器人、航空领域、船舶动力及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与日本九州电力的合作开发的24V锂陶瓷电池模块将在2026年CES展会上首次亮相。
辉能科技的“超流体化无机固态电解质”技术发布,标志着固态电池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该技术在离子导电率、低温性能和界面稳定性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高能量密度电池的极速快充和广泛应用提供了可能。通过与全球企业的合作,辉能科技正在加速推动固态电池技术的商业化和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