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正加速推进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近日对外公示的《安徽省有色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显示,该省将通过系统性产业布局重构和技术创新突破,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方案明确提出"1+2+N"梯度发展格局,即巩固铜产业领军地位,培育铝、镁两大战略支柱,提升钼、铅、锌等特色金属产业能级,形成多点支撑、协同共进的产业生态。
在产业链建设方面,安徽将实施全链条精准强化工程。上游环节重点布局铜陵铜基新材料、池州铝基轻量化等10个省级战略基地,确保关键矿产资源供给安全;中游环节通过智能工厂改造推动冶炼工艺迭代,力争单位能耗强度下降15%;下游环节聚焦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开发高强高导铜合金、航空级镁合金等30类战略性产品。值得关注的是,方案首次提出"双核驱动"招商模式,通过设立5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吸引长三角、珠三角地区20家龙头企业实施"链主型"迁移。
技术创新体系构建成为核心抓手。安徽计划三年内建设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组建铜基新材料、镁合金应用等4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针对关键技术瓶颈,将集中攻关航空级钛铝合金真空熔炼、高性能钼靶材制备等12项"卡脖子"技术,推动形成50项行业标准。在数字化转型领域,全省将打造"有色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80%规模以上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建成10个"黑灯工厂"示范项目。
企业梯队培育方面,方案设定明确量化指标:除培育铜、铝产业双千亿集群外,将推动镁、铅产业分别迈上300亿、200亿台阶,新增4家营收超百亿龙头企业。为强化要素保障,安徽正在构建"探采选冶加"一体化资源保障体系,规划建设3个省级矿产资源储备基地,同时设立20亿元绿色转型专项基金,支持企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和能源梯级利用。据测算,到2027年全省有色金属产业研发投入强度将达3.5%,专利授权量突破2000件,形成5个具有全球话语权的特色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