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有色金属分技术委员会在京召开2025年度标准样品立项评审会,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东轻")申报的《铝合金铸态成分标准样品(块状)》《铝合金铸态成分标准样品(屑状)》《高强铝合金均匀化处理标准样品》及《航空用铝合金微观组织标准样品》四项国家标准样品研制项目全部通过专家评审,正式获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立项批复。这标志着东轻在铝合金材料标准化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我国高端制造业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本次获批的四个项目聚焦铝合金材料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涵盖从原料成分分析到加工工艺验证的完整链条。其中,铸态成分标准样品首次实现块状与屑状双形态覆盖,突破传统标准样品形态单一的技术瓶颈,可满足不同检测场景需求;均匀化处理标准样品针对航空铝合金热处理工艺优化需求,建立组织性能关联评价基准;微观组织标准样品则填补了国内航空铝合金晶粒度、第二相分布等微观特征量值溯源空白。项目组创新采用"产学研用"协同攻关模式,联合中科院金属所、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等单位,历时两年完成200余组对比试验,构建起覆盖12个合金体系的量值传递体系。
作为新中国首个铝镁合金加工基地,东轻始终将标准研制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公司技术中心负责人表示,此次立项项目均源自重大工程实践需求,其中航空用标准样品直接服务于C919机翼壁板、运-20起落架等国家重点型号配套任务。据统计,东轻近五年累计主导制定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15项,获评"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3次,标准技术指标被全球主要铝加工企业广泛引用,推动我国铝合金标准体系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
根据项目计划,东轻将于2024年底前完成标准样品定值数据的国际互认,2025年中期形成覆盖研发、生产、检测全流程的标准物质库。项目实施期间预计形成发明专利8项,培养标准化专业人才15名,相关成果将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为提升我国有色金属标准样品国际话语权提供重要技术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