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材料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格林美近日完成全球首款超高镍9系四元核壳前驱体的规模化量产,该产品已开始向国际主流电池制造商批量供货。这一进展标志着高能量密度电池材料产业化进程取得实质性推进。
在材料结构方面,这款前驱体采用独特的三段式核壳设计。内核部分镍含量超过90%,中间过渡层镍含量逐步降至85%,最外层则控制在80%左右。这种梯度化设计通过湿法纳米组装技术实现,使得材料内部形成稳定的镍
钴锰铝四元体系。相比传统均相材料,核壳结构能有效抑制
电解液对活性物质的侵蚀,将循环寿命提升20%以上。
从技术发展历程来看,该成果源于持续六年的研发积累。研发团队先后突破8系高镍核壳材料的中试难关,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更高镍含量的9系产品。生产过程中采用晶面定向生长技术,精确控制各金属元素的分布比例。特别是解决了超高镍材料在烧结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问题,使产品合格率提升至行业领先水平。
该产品的量产对原材料供应链产生明显影响。据悉,生产过程中镍原料纯度要求达到4N级别,钴锰等辅料也需进行特殊预处理。为满足需求,格林美已与多家矿业企业建立直接采购渠道。在荆门生产基地,新建的前驱体产线配备自动化控制系统,可实现不同金属盐溶液的精确配比与共沉淀。
市场反馈显示,该材料主要应用于高镍三元电池正极制造。目前已有数家国际电池制造商完成产品认证,用于下一代
动力电池开发。相比常规高镍材料,这款四元核壳前驱体能使电池单体能量密度提升约15%,同时保持较好的热稳定性。
在产业化进程中,格林美特别注重生产工艺的环保性。前驱体生产产生的含镍废水经过多级膜处理实现循环利用,钴锰等重金属回收率超过99%。产线还配置了粉尘收集系统,避免金属颗粒物排放。这些措施使得单吨产品综合能耗较行业平均水平降低12%。
行业观察显示,随着电动汽车续航要求的不断提高,高镍材料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格林美此次量产的四元核壳前驱体,为电池能量密度突破300Wh/kg提供了材料基础。相关企业正在评估将该技术延伸至
固态电池电解质界面的可行性。
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也带动了配套产业链发展。国内多家设备制造商开发出专用的反应釜和干燥系统,能够满足核壳材料生产的特殊工艺要求。在检测环节,新型X射线衍射仪等设备的应用,实现了材料微观结构的在线监控。
随着首批产品的顺利交付,格林美计划在年内启动二期产能建设。新产线将重点优化金属原料的利用效率,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从全球市场格局来看,这一定位高端的材料产品,有望巩固中国企业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