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链正经历新一轮材料革命,导电浆料作为光伏电池金属化环节的核心材料迎来重要变革期。传统银浆因其优异的导电性能长期主导市场,但近年白银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加之N型电池技术对银浆单耗的提升,促使行业加速探索低成本替代方案。
当前最具产业化前景的新型浆料技术主要包括银包
铜浆料、电镀铜工艺和高铜含量纯铜浆料三大方向。其中银包铜浆料通过将铜核表面包裹银层,在保持良好导电性的同时大幅降低银用量。部分领先企业已实现银含量30%以下的银包铜浆料量产,性能接近纯银浆料水平。
电镀铜工艺采用完全无银技术路线,通过图形化和电镀工艺在电池表面形成铜导电栅线。该技术虽面临工艺复杂、设备投资高等挑战,但长期降本潜力显著。德国某设备制造商开发的水平电镀解决方案已在国内多家企业进行中试验证,预计2026年可实现规模化应用。
高铜含量纯铜浆料则是另一重要技术方向。铜的导电性仅次于银,价格仅为银的百分之一左右。通过特殊抗氧化处理和烧结工艺优化,铜浆料的可靠性和导电性能持续提升。日本某材料企业开发的纯铜浆料已在组件端通过2000小时湿热测试,为其商业化应用打下基础。
从技术演进路径看,新型浆料将经历从高银含量到低银含量,再到完全无银的渐进式替代过程。短期内银包铜浆料因与现有工艺兼容性高,将成为过渡期主流选择。中期电镀铜技术有望在TOPCon和HJT等N型电池中获得应用。长期来看,纯铜浆料或将成为最具成本优势的终极解决方案。
市场驱动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N型电池技术对降本的迫切需求。相比PERC电池,TOPCon电池银浆单耗增加约30%,HJT电池更是高出60%以上。二是白银价格长期高位震荡。伦敦现货白银价格近三年均维持在每盎司22美元以上,显著高于历史平均水平。
产业格局方面,传统银浆市场由德国贺利氏、日本田中
贵金属等国际巨头主导。而在新型浆料领域,国内企业正迎头赶上。包括苏州晶银、无
锡帝科在内的多家浆料企业已布局铜基浆料研发,部分产品进入客户验证阶段。设备端则呈现中外厂商同台竞技的局面,为技术路线选择提供了多样性。
对于光伏制造企业而言,浆料技术变革将带来生产成本结构的重塑。以典型60片组件计算,若采用银包铜浆料,每瓦成本可降低约0.03元;若采用电镀铜工艺,降本空间可达0.05元/瓦以上。这一差异在行业平价上网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从产业链协同角度看,新型浆料的推广需要上下游密切配合。浆料配方需适配电池工艺,而电池设计也需针对新型浆料特性进行优化。部分头部组件企业已组建专门团队,与浆料供应商开展联合研发,加速技术迭代。
环境效益也是推动技术革新的重要因素。白银开采过程能耗高、污染大,减少银用量有助于降低光伏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足迹。铜作为储量更丰富的金属,其可持续供应能力明显优于银。
展望未来,随着新型浆料技术成熟度提升和规模效应显现,其市场份额将快速扩大。预计到2028年,新型浆料在整体光伏浆料市场中的占比有望超过30%,为行业带来新一轮降本红利。这一进程将重塑光伏辅材市场格局,并为具备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创造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