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光伏行业业绩报告陆续披露,行业整体呈现稳健发展态势。统计数据显示,34家主要光伏上市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082.77亿元,盈利情况出现明显分化。其中18家企业实现盈利,占比超过五成,阳光电源以77.35亿元净利润位居榜首,特变电工和捷佳伟创分别以31.84亿元和18.30亿元紧随其后。
从营收增长情况来看,11家企业实现同比正增长。爱旭股份表现最为突出,营收同比增长63.63%,阳光能源和微导纳米分别以40.34%和33.42%的增速位列其后。这些企业的良好表现主要受益于光伏组件出口增长和国内
分布式光伏市场的快速发展。
光伏产业链上游原材料领域表现抢眼。
多晶硅作为核心原材料,其价格在2025年上半年保持稳定,为下游企业成本控制创造了有利条件。多家硅料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了生产效率,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在
电池片制造环节,银浆作为关键辅材的需求持续增长,推动相关企业业绩提升。银浆国产化进程加快,多个项目实现量产,进一步降低了光伏组件制造成本。
组件环节中,
铝边框的应用不断扩大。随着光伏组件尺寸标准化趋势明显,
铝合金边框凭借其轻量化、耐腐蚀等优势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多家组件企业表示,铝边框的使用比例已提升至80%以上,带动了相关材料供应商的业绩增长。
国际市场方面,欧洲、东南亚等地区光伏装机需求旺盛,为中国光伏企业提供了重要增长点。部分企业海外业务收入占比已超过40%,有效缓解了国内市场竞争压力。与此同时,新兴市场如中东、非洲等地区的开拓也取得积极进展。
光伏行业技术升级持续推进。TOPCon、HJT等新型电池技术产业化步伐加快,相关设备企业订单充足。多家企业表示正在加大对新型电池技术的研发投入,以保持市场竞争力。在组件环节,双面发电、大尺寸组件等产品占比持续提升,带动了整体盈利能力的改善。
从区域发展来看,西部地区大型地面电站建设保持稳定,东部地区分布式光伏发展迅猛。多地出台支持政策,鼓励工商业屋顶光伏项目建设,为相关企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空间。部分企业已建立起完善的分布式光伏业务体系,实现了业绩的快速增长。
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展效应显现。上游硅料企业向下游延伸的趋势明显,多家企业通过垂直整合提升了整体竞争力。与此同时,专业化分工也在深化,部分企业专注于特定环节的技术突破,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优势。
光伏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和技术迭代压力。部分国家和地区出台的贸易限制措施对出口造成一定影响,企业正在积极调整市场策略。技术快速迭代也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以应对市场竞争。
从行业整体来看,2025年上半年光伏产业在经历调整后呈现复苏态势。头部企业凭借规模优势和技术积累保持领先地位,部分中小企业通过差异化竞争也取得了良好业绩。随着全球能源转型持续推进,光伏行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