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矿
采矿
选矿
通用
火法冶金
湿法冶金
电冶金
真空冶金
功能材料
复合材料
新能源材料
合金材料
材料加工
废水处理
大气治理
固/危废处置
土壤修复
物理检测
化学分析
力学检测
无损检测
失效分析
环境检测
综合
林久养,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博导,入选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高层次人才、福建省高层次人才等计划,主要从事膜分离技术在稀有金属采冶过程中的应用研究。在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Nature Water、Environment Science & Technology、Water Research等期刊发表论文90篇,2021年至2023年连续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获美国化学学会《I&EC Research》影响力学者奖。
郑皓茁,东北大学冶金学院博士在读,师从潘晓林教授,研究方向为资源低碳、绿色化工过程与环境,重点从事赤泥综合利用相关研究,参与重点研发计划、企业横向等七项课题研究。2022年毕业于北方民族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曾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长特别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
刘德鹏,工程师,现就职于雄安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稀土资源绿色提取分离基础研究、工程化开发和产业化推广。主持或参与国家及省部级项目4项,公司自主研发项目2项,发表及收录相关学术论文7篇。
熊英,辽宁大学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辽宁大学化学院副院长,无机化学研究所所长,荣获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辽宁省教学名师等,兼任生物基功能大分子材料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冶金反应工程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等。一直致力于稀散元素分离化学及功能材料、生物质资源回收综合利用等研究领域。
王力霞,攀枝花学院钒钛学院副教授,2013.06吉林大学材料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17-2018年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暨州立大学,材料学专业访问学者;攀枝花市第五层次高层次人才。科研方向主要从事功能材料制备与相关应用研究、生物质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技术。主持完成省级项目1项,参与省级项目3项,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
标题:彭祥玉
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