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矿
采矿
选矿
通用
火法冶金
湿法冶金
电冶金
真空冶金
功能材料
复合材料
新能源材料
合金材料
材料加工
废水处理
大气治理
固/危废处置
土壤修复
物理检测
化学分析
力学检测
无损检测
失效分析
环境检测
综合
孙增青,中南大学副教授。本硕博分别就读于中南大学矿物加工工程、南京大学环境工程、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材料工程专业,具有多学科专业背景和国际化视野。主要从事高纯矿物材料、矿冶碳捕集方面的研究。入选湖南省“百人计划”青年项目,担任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青年专家委员、中德研发创新联盟碳中和专委会委员、国际材料与结构研究实验联合会青年会员、中南大学侨联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宝武低碳冶金创新基金等项目多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2项,国际专利2项,出版英文著作1部,发表SCI论文30余篇。
史烨弘,男,博士,正高级工程师,副总经理。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在线分析仪器专业委员会委员,有色金属行业计量技术委员会委员,CSTM科学试验技术综合委员会委员,《矿冶》和《有色金属工程》期刊编委。近五年来,获批国家、省部级等各类项目20余项。“十三五”期间,牵头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专项“工业过程在线分析检测仪器开发与应用”项目,领导开发了我国首台套国际领先水平的浮选工艺在线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分析仪,并成功应用于我国大型磷矿浮选工艺。
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矿业工程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复杂高酸度含钒酸浸液中的钒的富集提取。通过改性制备了高选择性、高pH适应性、不易铁中毒的离子交换树脂,提出了采用离子交换法直接由高酸度含钒溶液制备五氧化二钒的工艺流程。基于以上创新型研究,已发表SCI论文2篇,公开国家发明专利5件。
工学博士,博导,研究员,原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总工程师,复杂铜铅锌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0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11年入选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2015年长沙市科技领军人才,当选2017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2020年中国有色金属学会杰出工程师奖,国家奖励办科技成果奖励评审专家。主要兼职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选矿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钒资源清洁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矿业联合会选矿委员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矿冶过程界面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长期从事页岩提钒关键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对钒页岩矿物晶体结构、赋存状态以及钒迁移配位转化机制研究较为深入,在该领域发表SCI学术论文24篇,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其他国家及省部级项目7项。
标题:周兴龙
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