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近日,国际权威期刊《地质学杂志》发表了一项由科廷大学主导的重要研究成果。研究团队在澳大利亚中部发现了一处形成于8亿年前的富铌碳酸岩矿床,为揭示稀有金属矿床成因及超大陆演化提供了新证据。此项成果全文发表于《地质学杂志》(Geological Magazine),篇名为“澳大利亚中部艾雷隆地区碳酸岩多种地质年代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Multi-method geochronology and isotope geochemistry of carbonatites in the Aileron Province, central Australia)。
近日,国际权威期刊《地质学杂志》发表了一项由科廷大学主导的重要研究成果。研究团队在澳大利亚中部发现了一处形成于8亿年前的富铌碳酸岩矿床,为揭示
稀有金属矿床成因及超大陆演化提供了新证据。此项成果全文发表于《地质学杂志》(Geological Magazine),篇名为“澳大利亚中部艾雷隆地区碳酸岩多种地质年代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Multi-method geochronology and isotope geochemistry of carbonatites in the Aileron Province, central Australia)。
关键发现:稀有金属矿床与超大陆裂解相关
研究团队通过对澳大利亚中部艾雷隆地区碳酸岩的系统分析,首次确认该矿床形成于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时期(约8.3亿-8.2亿年前)。研究采用多元素测年技术和高分辨率同位素分析,发现碳酸岩浆沿古老断裂带上升,将富含铌和
稀土元素的熔岩从地幔输送到地壳,最终形成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矿床。
科学意义:破解稀有金属成矿之谜
论文第一作者马克西米利安·德罗尔纳(Maximilian Dr?llner)认为,这项研究成果为了解富含稀有金属的岩浆如何到达地表提供了新的思路,也解释了为什么这种特殊矿床如此具有研究价值。马克西米利安·德罗尔纳(Maximilian Dr?llner)表示:"这些碳酸岩的铌含量远超当地其他岩石类型。铌是制造高强度合金和
清洁能源技术的
关键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新能源电池及超导技术。" 研究还发现,该地区的地壳断裂带持续活动数亿年,为稀有金属富集提供了理想环境。
共同作者克里斯·柯克兰德(Chris Kirkland)指出:"碳酸岩成因复杂,过去难以精确测定其形成时间。通过先进的地球化学分析,我们首次厘清了岩浆初始活动与后期演化的关系,为全球类似矿床的勘探提供了新思路。"
应用前景:助力清洁能源产业发展
科廷大学认为,该研究对全球清洁能源技术所需的稀有金属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研究团队计划进一步探索其他超大陆裂解带是否具备类似成矿条件,以推动可持续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