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一批来自老挝的铝土矿经越南海港中转,顺利运到广西崇左港中心港区濑湍作业区。这批矿产随后由新能源重卡接驳,通过公路直接转运到企业工厂,全程高效顺畅。该线路的成功运作,标志着一条双向互济的国际物流通道正式启用,不仅提升了区域多式联运能力,也为本地企业原料供应提供了全新路径,进一步强化了崇左在联通东盟方面的枢纽功能。
崇左港作为广西内河航运体系的关键节点,依托左江、明江等西江水系黄金航道,正逐步成为中国—东盟经贸往来中的重要通道。濑湍作业区内,一批批铝土矿通过公水海联运模式完成接驳,由新能源重卡有序运往企业。这一模式不仅降低了运输成本,也体现出绿色、智慧的物流理念,为区域产业链的稳定与延伸提供了坚实支撑。
据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批铝土矿于8月28日自东莞港启运,9月8日抵达崇左,再经新能源重卡运到广西龙州新翔生态铝业有限公司。这是继半月前开通出口越南通道后,崇左迎来的首批自老挝进口的铝土矿。十天之内完成“一出一进”双向首例,验证了从东盟资源直达中国内陆的高效链路,充分彰显了崇左在多式联运方面的操作能力和系统优势。
使用新能源重卡开展公水海联运,不仅为企业拓宽了原料进口渠道,也实现了低碳环保的运输目标。有企业代表表示,该模式有效保障了货物稳定供应,降低了运营成本,增强了供应链韧性。同时,崇左市相关企业已与多家科技及物流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商用车后市场服务的数字化转型,为区域物流体系现代化持续注入新动能。
此次铝土矿进口实现了“船到港、车接货、厂直达”的全流程无缝衔接,奠定了一条高效、稳定、绿色的新型物流通道。该线路充分发挥崇左“沿边、沿江、联东盟”的区位优势,通过“公水联运+新能源物流+超充站建设”的创新模式,不仅助力贸易便利化和产业集聚,也提升了濑湍作业区在西部陆海新通道中的战略地位。
崇左市通过公水海联运与新能源重卡的结合,成功打通了一条自老挝经越南至广西的高效、绿色、低成本国际物流通道。十天之内实现出口与进口双向“首例”,充分验证了其多式联运的系统能力与操作效率。该模式不仅为企业原料保供提供了新路径,也强化了崇左作为面向东盟枢纽的区位功能,为推动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化物流体系注入了持续动能,充分体现出“沿边沿江+绿色智慧”的创新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