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富士康新能源电池项目已正式落户郑州航空港,目前储能生产基地建设正在快速推进,预计今年第四季度首批生产线就可以投产。基地内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的示范厂房已完成改造,并配置了先进的Pack全自动生产线,能够适配源网侧及工商业等多种场景的产品制造,致力于建设中原地区新能源储能领域的示范项目。这一重要进展意味着富士康在新能源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也为当地绿色产业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依托自身在精密制造和车规级技术方面的积累,富士康为储能业务提供了坚实保障。公司构建了从电池包到系统层级、从研发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安全体系,公司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科创园区、智能制造基地、数据中心、轨道交通及零碳园区等多个场景。多个项目实际运行后,预计每年可帮助客户节省电费超过千万元,充分体现出储能在节能降耗和经济收益方面的综合价值。
为帮助企业降低在储能项目中的资金与技术投入压力,富士康推出了三种灵活合作方案:合同能源管理(EMC)、业主融资租赁和业主自投模式。在EMC模式下,富士康及合作投资方负责全部资金投入,客户只需共享收益;融资租赁模式则提供涵盖建设与运维的一站式服务,融资利率低至3%-5%;自投模式下,富士康提供从设计到运营的全流程技术支持,投资回收周期约四年。这些多元合作方式为企业推进绿色转型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
富士康新能源电池公司还为客户提供总保额高达3500万元人民币的保险保障,全面覆盖储能运营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这一举措显著增强了业主与运营方的合作信心,也反映出富士康对产品品质和风险控制的高度重视。通过将先进技术支持和金融创新相结合,公司积极推动储能项目高效实施,助力企业实现能源结构的平稳过渡和可靠转型。
郑州航空港在储能领域发展势头比较的强劲,自2024年6月全面启动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以来,已获批14个相关项目,其中2个已实现并网,预计年底还将新增2个并网项目,整体进度在全省保持领先。富士康储能项目的快速落地,进一步巩固了该区域在新能源产业布局中的战略地位,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集聚,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引擎。
通过打造先进的储能制造基地、创新商业模式和完善金融保障措施,富士康新能源电池公司显著降低了企业参与储能项目的门槛,积极助推绿色能源转型。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场景应用能力,展现了制造巨头向新能源领域延伸的实力,同时也增强了郑州航空港在储能领域的集群效应。这一系列动作为企业降本增效和区域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充分体现出富士康在新能源赛道上的战略布局与执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