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政聚焦光伏、储能、汽车等产业链整合与绿色升级,2026—2027年技改投资年均增长6%,累计培育2000家智能工厂、400家绿色工厂;对并购、设备更新、零碳园区等给予贴息+奖补,最高500万元/项目,皖北项目再奖20%。
一、产业链整合:光伏、储能企业迎来并购窗口
方案第13条明确“推进汽车、光伏和储能等重点行业并购重组”,鼓励国企、上市公司整合上下游,吸引社会资本。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将优先支持并购贷款;对并购后实施的技改项目,按设备投资额8%给予最高500万元贴息。业内测算,政策落地后,安徽光伏、储能行业集中度CR10有望两年内提升10个百分点。
二、绿色技改:钢铁、水泥、石化“全流程低碳”
政策聚焦钢铁、水泥、石化、化工、玻璃、有色六大高耗能行业,要求企业开展清洁化、循环化、低碳化改造。对达到国家强制性能效先进值的项目,按投资额20%给予最高500万元奖补;对获评国家零碳园区的再奖50万元。预计到2027年,六大行业单位产品能耗平均下降8%,年减排二氧化碳超1000万吨。
三、智能升级:2000家智能工厂路线图
行动方案提出“点—线—面”智能化路径:
? 点上:打造卓越级、领航级智能工厂,一次性奖励200万—500万元;
? 线上:龙头企业带动链式协同,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110家以上,每家奖100万元;
? 面上:合肥、芜湖争创国家新型技改城市试点,形成可复制模板。
四、资金杠杆:贴息+奖补叠加撬动社会资本
? 技改贷款:1年期以上项目按LPR 40%贴息,最高500万元/3年;
? 设备融资租赁:2年期以上按租息40%贴息,最高300万元/2年;
? 皖北地区项目在上述基础上再上浮20%,叠加后单项目最高可获600万元。
经测算,省级财政三年将投入超3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超500亿元。
五、企业响应:头部公司已抢先布局
阳光电源、国轩高科、海螺水泥等已启动零碳工厂改造;
铜陵有色联合高校攻关
铜冶炼碳捕集;合肥经开区则计划2026年建成“光伏+储能+氢能”一体化示范园。政策出台后,一周内已有12家上市公司公告并购或技改计划。
安徽以“新型技改”为支点,将光伏、储能产业链整合与钢铁、水泥绿色升级同步推进,既防“内卷式”竞争,又抢“双碳”赛道先机。随着资金、标准、人才政策全面落地,安徽有望在两到三年内形成覆盖制造、应用、金融的绿色产业闭环,为全国高载能省份转型提供“皖版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