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25年度项目名单正式公布,太蓝新能源联合南开大学陈军院士团队、中国民航大学及小鹏汇天等单位申报的“高能量密度固态电池在低空飞行器中的应用研究”项目成功入选。这一国家级认证标志着我国在固态电池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也为低空交通、无人机等新兴产业的动力系统升级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作为我国科技领域最高级别的研发项目之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专项聚焦全球科技前沿与产业变革方向。
本次项目由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组织遴选,太蓝新能源凭借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原创技术积累与产业化能力,成为核心参与单位。项目整合了“产学研用”全链条资源:南开大学陈军院士团队联合天津常兴新能源、天津爱沃新能源负责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构效关系设计与基础研究;太蓝新能源主导固态电池的工程化开发、中试生产及产业化路径规划;中国民航大学提供航空应用场景的适航验证与标准制定;小鹏汇天则结合飞行汽车等低空载具需求,推动电池系统的定制化开发。
项目以突破现有技术瓶颈为核心目标,重点攻克两大关键难题:一是开发具有高能量密度、超高倍率充放能力及长循环寿命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二是实现单体能量密度超400Wh/kg的固态电池系统开发。相较于传统液态锂电池,该技术路线将使电池安全性、功率密度及低温性能显著提升,为飞行汽车、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低空交通工具提供更轻量化、高可靠的动力解决方案。
太蓝新能源的技术突破成为项目落地的关键纽带。企业通过差异化技术路线与快速工程化能力,率先攻克全固态电池界面阻抗高、离子电导率低等行业共性难题,完成数十Ah级全固态电池原型试制与定点量产。其产品已通过多项安全测试,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与多家无人机、具身智能企业的定制化合作。此次入选国家专项,既是对其原创技术价值的高度认可,也为其与学术机构深度协同、加速技术迭代提供了平台。
作为项目牵头单位,天津常兴新能源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积累深厚,其技术成果除应用于低空场景外,还将向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等领域延伸。而太蓝新能源将充分发挥产业化实践经验,联合顶尖科研力量攻克材料稳定性、制造工艺一致性等工程化挑战,推动下一代高比能固态电池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
此次国家专项的落地,不仅将强化太蓝新能源在固态电池领域的技术壁垒,更将构建起“学术机构-头部企业-应用场景”三位一体的创新生态。随着项目推进,我国有望在全球先进电池产业竞争中占据主动权,为低空经济、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核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