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铜矿三期扩建工程取得重要进展,其核心通风设施南东风井项目顺利完成联动试车。在持续六个半小时的测试过程中,主扇通风机系统保持稳定运行,智能控制系统与预设参数实现精准匹配。现场检测数据显示,系统风量控制在每秒280立方米范围内,主电机温度维持在安全阈值内,所有管路连接部位均未出现气体泄漏现象。
这一智能通风系统在设计阶段就采用了模块化理念,核心部件选用国内最新研发的矿用轴流式风机。与传统设备相比,新系统能耗降低约25%,并配备多重保护装置。控制系统能够根据井下作业面变化自动调节转速,在保证通风效果的同时实现节能运行。系统还集成了粉尘浓度监测功能,当检测到特定区域颗粒物超标时,可自动加大该区域送风量。
为确保试车顺利进行,项目团队提前三个月开始准备工作。技术人员对主风机、电机、变频器等关键设备进行了超过200小时的单体测试,优化了控制线路布局,并制定了详细的试车方案。现场采取分区负责制,设立指挥、操作、监测和应急四个工作组,通过中控室与现场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系统运行的十余项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控。
试车过程中发现的两个主要问题已得到及时处理。针对风机进气口可能吸入杂物的情况,项目组决定加装防护网罩;对于冷凝水排放不畅的问题,则重新设计了排水管路坡度。这些改进措施将在系统正式投运前全部落实到位。
南东风井是武铜三期工程的关键配套项目,其设计通风能力可满足年
采选300万吨矿石的需求。系统投用后,不仅能改善井下作业环境,还将显著提升矿山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当发生紧急状况时,智能控制系统可在30秒内切换至应急模式,快速形成井下通风网络,为人员撤离争取宝贵时间。
武山铜矿作为我国重要的铜生产基地,正在实施的"再造一个武铜"战略规划包含多项技术升级。三期工程全部建成后,矿山年产能将提升40%,同时实现吨矿能耗下降15%的目标。此次通风系统的成功试运行,为后续
采矿设备的安装调试创造了有利条件。
项目团队表示,下一阶段将重点完善系统运维标准,制定详细的日常巡检和维护规程。计划引入振动分析技术,通过安装在关键部位的传感器,提前发现设备异常状态。同时建立通风系统数字孪生模型,用于模拟不同开采阶段的通风需求,为矿山长期稳定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矿山通风系统的智能化改造已成为行业发展趋势。相比传统系统,智能通风不仅能降低能耗,还能实时监测井下环境参数,大幅提升作业安全性。武铜的这一实践为同类矿山的技术升级提供了可借鉴的案例。随着开采深度不断增加,高效可靠的通风系统将在保障矿山安全生产方面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