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产业洞察报告
推广

位置:BBIN宝盈集团 >

> 新闻资讯

> 4-6 分钟极速回血、零下 20 ℃照跑:辉能科技量产固态锂陶瓷电池正式下线

4-6 分钟极速回血、零下 20 ℃照跑:辉能科技量产固态锂陶瓷电池正式下线

2025-09-02 13:20:25 来源:SMM
194        0
简介:本文用“看得懂”的语言拆解辉能科技刚发布的第四代固态锂陶瓷电池:为什么它被称为“全球首款可量产”?所谓“超流体化全无机固态电解质”到底厉害在哪?对普通电动车用户、极寒地区乃至军工航天又意味着什么?读完你就能判断,固态电池“上车”时代是否真的来了。
2025 年 8 月 19 日,辉能科技发布全球首款可量产第四代固态陶瓷电池平台,核心为其自研“超流体化全无机固态电解质”。SGS 实测 25 ℃离子导电率高达 57 mS/cm(约为传统电解质的 5–6 倍),支持 4–6 分钟从 5% 充至 60–80%;-20 ℃仍可保持 12.82 mS/cm,放电效率 ≥90%。该平台已完成电芯、工艺、设备的系统级重塑,具备扩产与成本竞争力,标志着固态电池正式跨越实验室到商业化鸿沟。

过去十年,固态电池一直活在 PPT 和实验室烧杯里——能量密度再高,只要“量产”两个字出现,离子导电率低、界面脆、良率低三座大山就把人劝退。辉能科技这次直接把“全球首款可量产”打在标题里,底气来自自家第四代平台:一条已经在台湾桃园跑出 1 GWh 年产能的示范线,良率拉到 92%,每 kWh 综合成本比三年前下降 38%。董事长杨思枏说:“我们不是做出一块样品,而是把整条供应链跑通了。”

传统固态电解质要么像陶瓷一样脆(界面接触差),要么像硫化物一样怕水怕氧。辉能把无机陶瓷粉末做成“超流体”——宏观固态、微观可流动,既保持高离子浓度,又能在电极表面形成液相级接触。结果:25 ℃离子导电率 57 mS/cm,比主流液态电解质 10 mS/cm 翻 5 倍;电化学窗口 0–5.5 V,可兼容高正极、硅碳负极;热分解温度 >450 ℃,针刺、过充均不起火。一句话:它把“固态”的安全和“液态”的导电一次性打包。

导电率飙升带来的最直观体验就是“极速回血”。在 4C 倍率下,一块 100 kWh 电池包 4 分钟可从 5% 充到 60%,6 分钟到 80%;继续 1C 充到 100%,全程不到 15 分钟。更狠的是循环寿命:实验室 25 ℃、1C/1C 循环 1500 次后容量保持率 91%,相当于普通用户 50 万公里不衰减。对于换电站来说,这意味着可以把“换电”改成“快充”,直接省下一大块资产投入。

液态电解质一到低温就“冻成浆糊”,导电率断崖式下跌。辉能的新电解质在 -20 ℃仍能维持 12.82 mS/cm,放电效率 ≥90%,-40 ℃也能维持 70% 以上容量。于是,俄罗斯远东电动卡车、北欧极寒公交、甚至某无人机国防项目都成了首批意向客户。辉能透露,已拿到一家欧洲军工集团的保密订单,2026 年开始交付高寒储能系统。

目前示范线 BOM 成本 82 /kWh,预计2026年法国敦刻尔克48GWh超级工厂投产后,可降到65/kWh,与三元液态电池持平。公司同步规划磷酸铁锂固态版本,目标 2027 年低于 55 $/kWh,直接冲击储能红海市场。更长远看,辉能正在开发“锂金属负极 + 全固态”第五代平台,能量密度剑指 450 Wh/kg,让电动飞机也能用上中国芯。

当别家还在争论“固态到底什么时候上车”时,辉能科技把固态锂陶瓷电池装进量产线,用 4–6 分钟快充和极地耐寒的成绩单证明:固态时代不是未来,而是现在进行时。随着 48 GWh 超级工厂落地,这条“超流体”电解质技术路线或将改写全球动力电池格局——更安全、更快充、更低温,一切从“可量产”这一刻开始。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BBIN宝盈集团技术平台

报名参会

辽宁 - 沈阳
2025年09月12日 ~ 14日
江苏 - 无锡
2025年09月19日 ~ 21日
云南 - 昆明
2025年09月25日 ~ 27日
湖南 - 长沙
2025年09月25日 ~ 27日
湖南 - 长沙
2025年09月26日 ~ 28日
碲产业报告2025
推广

推荐企业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热门资讯
更多+

福建省金龙稀土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