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稀土市场正经历历史性转折,重稀土矿冶炼加工费呈现指数级上涨态势。据行业监测数据显示,自7月末以来,中钇富铕矿加工费从1500元/吨暴涨至15000元/吨,涨幅达900%,创下近十年单月最大涨幅纪录。这一价格异动背后,折射出全球稀土供应链的深度重构。
出口管制政策成为本轮行情的核心推手。2025年4月我国正式实施稀土产品出口配额管理后,氧化铽、钕铁硼等战略品种出口量短期承压,但随后在海外补库存需求拉动下快速修复。国金证券研究显示,截至8月下旬,海外氧化镝、氧化铽价格分别飙升至910美元/公斤和3550美元/公斤,较国内市场溢价率高达292%和251%。这种显著价差不仅催生套利空间,更反映出全球供应链对重稀土资源的迫切需求。
供应端扰动加剧市场紧张情绪。受环保督察及资源整合影响,国内重稀土主产区产能利用率持续低位运行。与此同时,缅甸、马来西亚等主要进口来源国因政策变动导致出口受阻,进一步推升市场对供应中断的担忧。这种供需错配格局与2021年锑市场行情高度相似,当时锑价在供应收缩预期下实现300%涨幅。
产业格局方面,头部企业加速资源整合。厦门钨业通过参股中稀厦钨深化福建稀土资源开发,同时携手赤峰黄金布局海外优质矿源;在冶炼环节,该公司与中国稀土集团、北方稀土共建分离基地,形成覆盖采选冶全链条的产业联盟。龙磁科技则聚焦永磁材料领域,其湿压磁瓦产品凭借高剩磁、低损耗特性,在新能源汽车电机市场占有率突破18%。
当前稀土板块正呈现估值与业绩共振上行特征。加工费暴涨直接增厚冶炼企业利润空间,而战略资源属性提升则推动行业估值体系重构。随着出口管制常态化及全球能源转型加速,稀土作为不可再生的战略金属,其定价权争夺将进入白热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