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产业洞察报告
推广

位置:BBIN宝盈集团 >

> 新闻资讯

> 央企退场、河北民企接盘:骏盛新能源“起死回生”后将转战储能赛道

央企退场、河北民企接盘:骏盛新能源“起死回生”后将转战储能赛道

2025-08-28 10:16:38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
183        0
简介:曾靠中化百亿投资崛起、定位为华东最大三元软包基地的骏盛新能源,7年后因市场萎缩与资金链断裂破产。河北邢东锂电携8000万元重整入场,保留2 GWh产线与130名骨干,18个月内将产线全面转向磷酸铁锂与钠离子储能电池,单位成本降30%。骏盛的“三元末路、储能新生”,成为软包产能集体转型的最新缩影。
8月20日,原央企中化国际控股的三元软包电池企业骏盛新能源完成破产重整,100%股权整体划转至河北邢东电。从2018年中化百亿投资的高光,到2025年4月进入破产清算,骏盛只用了7年时间。如今,新东家邢东锂电携8000万元重整资金入场,计划保留原有2 GWh产能、130名技术骨干,并将产品线由三元动力电池转向磷酸铁锂及钠离子储能电池。这标志着又一家“老牌三元”企业正式调头,拥抱储能红海。

2017年,博郡汽车在江苏淮安设立骏盛新能源,定位高端三元软包动力电池;2018年,中化国际宣布投资100亿元、规划10条产线,意欲打造华东地区最大的三元电池基地。彼时,软包三元被视为新能源乘用车的“未来之星”,骏盛的注册资本也迅速膨胀至近10亿元,成为央企在新能源领域的标杆项目。

然而,2019年后补贴退坡叠加三元安全事故频发,软包路线在国内乘用车市场占比迅速滑落;同时,博郡汽车自身经营困难,无法为骏盛持续“输血”。2022年起,骏盛开工率不足三成,现金流枯竭,2025年4月被法院裁定破产清算。高企的折旧、库存减值以及三元材料价格波动,成为压垮骏盛的最后一根稻草。

根据法院裁定的重整计划,邢东锂电需一次性投入不低于8000万元用于债务清偿、设备检修及流动资金,并承诺优先录用原130名核心技术人员。作为交换,邢东获得骏盛100%股权以及2 GWh已建成的软包产线。值得注意的是,邢东锂电背后股东为河北邢台国资委与某新能源基金,具备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储能系统集成资源,为骏盛转型提供了上下游协同可能。

新管理层透露,未来18个月内骏盛将对现有产线进行柔性改造:第一条产线(1 GWh)2026年一季度改造完成,生产280 Ah磷酸铁锂储能电芯,主攻电网侧、工商业储能;第二条产线(1 GWh)2026年三季度改造完成,兼容磷酸铁锂与层状氧化物钠离子电池,面向海外户储及两轮车市场;同时保留一条中试线,继续固态电池技术储备,为下一轮技术升级留后手。据测算,改造后单位Wh成本将下降30%,产品毛利率有望由负转正。

骏盛并非孤例。过去两年,已有至少5家主打三元软包的企业宣布破产或转型:有的彻底退出,有的转向两轮车、电动工具,有的则像骏盛一样押注储能。行业共识是:乘用车领域三元软包份额已不足10%,而储能对能量密度要求低、对循环寿命和成本敏感,正好给闲置软包产线带来“第二次生命”。对地方政府而言,保留产能、保住就业,比“推倒重来”更具现实意义。

从央企百亿梦想到破产重整,骏盛新能源的七年沉浮是三元电池产业激烈洗牌的缩影。而今,邢东锂电的入主不仅让企业“起死回生”,也为2 GWh闲置产能找到了储能市场的新坐标。在磷酸铁锂与钠离子电池需求爆发的前夜,骏盛的转身或许只是开始——更多“老牌三元”将在储能赛道迎来重生或彻底告别。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BBIN宝盈集团技术平台

报名参会

辽宁 - 沈阳
2025年09月12日 ~ 14日
江苏 - 无锡
2025年09月19日 ~ 21日
云南 - 昆明
2025年09月25日 ~ 27日
湖南 - 长沙
2025年09月25日 ~ 27日
湖南 - 长沙
2025年09月26日 ~ 28日
碲产业报告2025
推广

推荐企业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热门资讯
更多+

福建省金龙稀土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