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产业洞察报告
推广

位置:BBIN宝盈集团 >

> 新闻资讯

> 博威合金突破“铝代铜”难关 驱动新能源汽车线束材料变革

博威合金突破“铝代铜”难关 驱动新能源汽车线束材料变革

2025-08-22 13:03:36 来源:财经报道网
685        0
简介:据测算,全面推广后,每车可降低用铜约10公斤,成本下降10%,整车减重效果显著,同时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5万吨。以当前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计算,该技术有望开辟360 - 480亿元的低压线束新材料市场空间。
当下,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态势,轻量化、低碳化、低成本已然成为该行业竞争的核心要素。随着电动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加速革新,汽车电气系统对核心材料的需求急剧攀升。数据显示,一辆纯电动汽车的用铜量超过60公斤,是传统燃油车的3至4倍。然而,我国虽身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却在铜资源上严重依赖进口,年缺口高达80万吨,这使得资源安全与供应链稳定性面临巨大挑战。

在此形势下,“代铜”成为行业探索材料替代的关键方向。铝材具备价格低廉、密度较小、储量丰富等显著优势,但其在导电性、抗蠕变性以及电化学腐蚀等方面存在性能短板。特别是应用于汽车低压线束系统时,可靠性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这成为制约铝材规模化应用的“卡脖子”难题。

作为高端合金材料研发与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博威合金展现出强大的创新实力与行业担当。它携手全球连接技术巨头泰科电子(TE Connectivity),联合金发科技、Komax等产业链头部企业,共同组建“铝创多赢生态圈”。经过两年艰苦攻关,终于在今年实现了铝代铜技术的重大突破。

博威合金板带副总裁孟祥鹏指出:“铝代铜并非简单的材料替换,而是一场基于底层材料创新的系统性革命。”公司通过原子级设计的铝合金材料,从根本上攻克了铝材在高温下的蠕变失效以及与铜连接时的电化学腐蚀问题。新型铝合金在180℃高温下仍能保持稳定的力学性能,蠕变性能接近纯铜水平,彻底消除了因材料变形导致的连接松动和电阻升高风险。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博威合金长达六年的数字化研发投入。公司融合知识图谱、计算仿真、机器学习与数字孪生等AI技术,构建了专属的AI人工智能应用大模型。该模型整合了博威合金多年的材料数据与海量外部数据,能够快速推荐合金配方与工艺路线,大幅缩短研发周期,提升材料设计的精准性与响应速度。此外,博威合金还建立了从原材料到终端产品的全流程数字化质量追溯系统,一旦出现材料失效,可通过云端数据链快速定位批次、工艺环节甚至具体料号,极大提升了质量管控的透明度和可靠性。

铝代铜技术的成功商业化,将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据测算,全面推广后,每车可降低用铜约10公斤,成本下降10%,整车减重效果显著,同时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5万吨。以当前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计算,该技术有望开辟360 - 480亿元的低压线束新材料市场空间。更重要的是,铝代铜将有效缓解我国铜资源对外依存度过高的战略风险,推动产业链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型,高度契合国家“双碳”目标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博威合金与TE的合作模式,为行业提供了“生态圈共创”的成功范例。相关负责人强调:“单打独斗无法解决系统性问题。只有联合材料、设备、连接器、线束等各环节的头部企业,才能实现技术闭环与快速落地。”博威合金不仅具备材料端的核心研发能力,更通过成立技术市场部门,跨领域吸纳电气、机械、材料等多学科人才,推动从“产品导向”向“场景解决方案”转型,真正实现以客户需求驱动的协同创新。

目前,博威合金的铝代铜材料已在多家主流车企及Tier 1供应商中进入验证阶段,预计2026年底可实现量产上车。公司还将持续拓展铝代铜在高压线束、高速高频线缆等更多场景的应用,进一步释放材料替代的潜力。铜合金主业稳健增长的同时,“铝代铜”有望开辟新材料业务增长的第二曲线。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BBIN宝盈集团技术平台

报名参会

辽宁 - 沈阳
2025年09月12日 ~ 14日
江苏 - 无锡
2025年09月19日 ~ 21日
云南 - 昆明
2025年09月25日 ~ 27日
湖南 - 长沙
2025年09月25日 ~ 27日
湖南 - 长沙
2025年09月26日 ~ 28日
碲产业报告2025
推广

推荐企业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热门资讯
更多+

福建省金龙稀土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