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与科技竞争白热化的当下,中国电动航空产业正以破竹之势崛起。这一进程不仅是对传统燃油航空技术壁垒的突破,更是在全球航空产业格局重塑中,推动中国从燃油时代的规则追随者,迈向电动时代的创新引领者。
在这场电动航空的激烈角逐中,中国头部电池企业凭借航空动力电池技术的突破,将汽车电动化“弯道超车”的战略构想,成功延伸至航空电动化领域。航空动力电池作为电动航空器的核心部件,其适航认证是各国技术实力的关键较量。适航认证堪称动力电池领域的“终极考验”,需历经民航局对产品设计、生产体系、质量控制等全链条的严苛审查,取证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是企业抢占行业先机的关键。
8月18日,正力新能在常熟总部宣布,其独家供应的航空动力电池系统随国内首款双座电动固定翼飞机RX1E,成功获得中国民航局适航认证,并正式开启批量化交付。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我国航空动力电池商业化进程迈出关键一步。
当前,电动航空正从概念走向现实,但航空动力电池仍面临能量密度低、安全风险高等痛点。航空领域对单体电芯能量密度要求超300Wh/kg,电池热失控概率需低于十亿分之一,同时要兼顾高倍率放电与快充需求。
为攻克这些难题,宁德时代、正力新能等头部企业集体发力。正力新能作为国内航空动力电池领域的先行者,以“LISA-321”战略为指引,于2023年5月推出“三高一快”飞行器电池。该电池在圆柱形态下实现能量密度超320Wh/kg,支持12C高倍率放电,15分钟内可充至80%,并达到ppb级航空安全标准。其第二代电芯引入双重半固态技术,在材料创新与系统设计上实现全面突破。
此次正力新能的突破,不仅为电动航空器提供了符合适航标准的动力解决方案,更通过技术协同与产业生态构建,推动了中国电动航空产业链的自主可控。目前,正力新能已具备25.5GWh动力电池产能,并与零重力飞机工业、辽宁通航等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持续深化在eVTOL、四座电动飞机等机型上的技术验证与产品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