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拉越州拥有 3.2 GW 已投运水电、1.1 GW 光伏在建,绿电成本低于 0.03 美元/kWh,却长期受电网规模限制而弃水弃光。国富氢能带来的 10 吨/天氢液化装备(仲氢含量≥99%,能耗≤11.8 kWh/kg),可将富余绿电转化为高附加值液氢,实现“弃电变现”。项目选址民都鲁港,水深 20 m、可停靠 20 万吨级船舶,直接辐射东亚 5 亿人口的氢能市场。
首期:建设 10 吨/天液氢示范装置,配套 3000 m? 双层真空储罐、500 m?/h 装船臂,预计年产 3600 吨,可满足砂拉越本地 300 辆
氢能重卡及 50 艘氢动力渡轮需求;
二期:2028 年前扩至 30 吨/天,引入马来西亚主权基金与本地上市能源公司共同投资,新增 2 台 15 吨/天膨胀制冷机组;
三期:2030 年达到 100 吨/天(年产 3.6 万吨),建设 10 万 m? 球罐群及 2 万 m? 码头液氢储运中心,产品 60% 出口韩国、中国香港及新加坡,40% 供应本地炼化与半导体园区。
国富氢能以 EPC+运营方式持股 51%,提供氢液化核心装备及工艺包;砂拉越州政府以土地、港口及绿电优惠作价入股 25%;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与主权基金(Khazanah)合计持股 24%,负责终端分销、国际认证及出口通道。项目 IRR(税后)预计 13%,投资回收期 7.8 年,优于全球同类液氢项目平均水平。
对东南亚:填补高纯液氢空白,支撑新加坡裕廊岛 2030 年氢能炼化、韩国 2030 年 3.9 万吨液氢进口计划;
对中国:输出自主氢液化装备与标准,带动国内 20 余家配套企业(低温阀门、膨胀机、储罐材料)出海,预计新增出口额 6 亿美元;
对全球:打通“绿色航运走廊”关键环节,示范氢气海运与液氢加注技术,为澳大利亚—东亚、中东—东亚液氢航线提供可复制模板。
从绿电富集地到液氢枢纽港,国富氢能砂拉越项目用“东方绿电+东方技术”演绎了氢能全球化的新范式。随着首期示范 2027 年投产,中国高端氢能装备将首次成体系进入东南亚,为全球氢贸易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