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两大能源央企近日达成重要战略合作。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协议,将在新能源大基地建设中深化协作,其中金属材料在新能源装备中的应用成为合作重点领域。
在核电建设方面,双方计划共同推进新型核电机组的材料研发工作。核电站压力容器需要使用特种钢材,这种钢材在强度、韧性和抗辐照性能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目前国内已实现反应堆压力容器用钢的国产化,但部分特殊合金材料仍需进口。此次合作将加强在这一领域的技术攻关。
风电项目是另一合作重点。风电塔筒作为支撑结构,其钢材质量直接影响机组安全。海上风电塔筒对钢材的耐腐蚀性能要求更高。两大集团的合作项目将优先采用国产优质风电钢板,并探索新型防腐涂层技术。在内蒙古等风电基地,塔筒用钢的本地化供应也将纳入规划。
输电线路材料创新受到特别关注。新能源基地配套送出工程需要大量导线,
铝合金芯铝绞线将成为首选。相比传统钢芯铝绞线,这种导线在相同导电性能下重量更轻,有助于降低铁塔载荷。合作项目计划在甘肃、新疆等地区推广使用这种新型导线。
设备防腐技术是合作研发方向之一。新能源设施多位于沿海或高海拔地区,金属部件易受盐雾、紫外线等环境因素影响。双方技术团队将联合开发适用于不同气候条件的防腐方案,包括热浸镀
锌、电弧喷涂等工艺的优化应用。
在海外项目开发中,当地化材料采购策略已经制定。针对东南亚、中东等目标市场,合作项目将建立本土金属材料供应链。特别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金属防腐处理,将结合当地气候特点进行定制化设计。
人才培养机制同步建立。双方计划互派金属材料专业技术人员交流学习,重点培养熟悉新能源装备特殊材料要求的工程师团队。在广东阳江核电基地和大唐张家口风电基地已设立联合培训中心。
质量控制体系正在完善。从金属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全流程检测标准将实现统一。特别对焊缝质量、材料硬度等关键指标采用相同的检测方法和验收标准。X射线探伤、超声波检测等先进手段将在各项目推广。
供应链管理获得强化。合作项目将建立统一的金属材料供应商名录,对钢材、铝材等大宗物资实施集中采购。通过规模化采购降低风电塔筒、
光伏支架等设备的材料成本,提升项目经济性。
退役设备回收利用纳入合作范畴。风电叶片中的玻璃纤维、光伏组件中的银浆等材料的回收技术将共同研发。特别是核电站退役金属部件的去污和再利用技术,双方将共享已有经验。
数字化管理平台正在搭建。通过物联网技术对重要金属部件进行全生命周期监测,实时掌握材料性能变化。大数据分析将用于预测设备剩余寿命,优化检修维护计划。
标准化建设同步推进。双方技术部门正在共同编制新能源项目金属材料选用规范,内容涵盖材料牌号选择、加工工艺要求、检验标准等方面。该规范完成后将在合作项目中强制执行。
项目开发节奏已经明确。首批合作项目将选址内蒙古、甘肃等风光资源丰富地区,充分利用当地钢铁、铝材等产业基础。每个基地规划装机容量将根据电网消纳能力和材料供应保障情况科学确定。
合作模式具有示范意义。两家央企在新能源领域的强强联合,为行业提供了新的合作范式。特别是在
关键材料技术攻关和设备标准化方面的协作,有助于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
此次合作将促进新能源装备材料技术的进步。通过规模化应用带动技术创新,在特种钢材、防腐涂层等领域的突破,有望降低新能源项目建设和运营成本。这种全产业链协作模式或将成为行业发展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