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天富能源公告,控股子公司兵融清洁与联合体“奎屯华能+中能建新疆电力设计院”正式签署《总承包合同补充协议》。在原合同47,415.46万元基础上,一次性追加5,173.61万元,使一期1 GW项目EPC总价达到52,589.07万元。此次追加资金将全部用于集电线路改造——由原先“同塔双回架空+局部电缆”方案改为全长120公里地下电缆敷设,确保项目按期并网。
线路改道的直接动因来自现场踏勘与国土核查结果:原设计架空走廊需穿越沙漠公园、地方公益墓地、
光伏园区核心区以及连片基本农田,涉及生态红线、文物保护和耕地保护多重政策限制。若坚持原方案,不仅审批周期长,还可能面临停工整改风险。经三方技术经济比选,地下电缆虽然单位造价提高约30%,但可一次性规避敏感区域,缩短审批周期3个月以上,并降低后期雷击、风灾、沙尘等运维风险。
技术层面,本次电缆化采用220 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配套建设16座电缆分接箱和6座电缆终端站,设计输送容量1 GW,年损耗率控制在1.2%以内。线路路径沿既有光伏阵列间隙及既有道路敷设,减少新增占地;同时引入在线测温与分布式光纤振动监测,实现全生命周期智能运维。预计2025年底前完成电缆敷设,2026年上半年一期1 GW全容量并网,年发电量约16亿千瓦时,可满足200万居民年用电需求。
财务测算显示,追加5.17亿元使项目单位造价由0.47元/W升至0.53元/W,仍低于新疆同类“沙戈荒”基地平均水平。项目所得税后内部收益率保持8.2%,资本金净利润率12.5%,主要得益于电缆化带来的弃光率下降1.8个百分点及运维成本年均节省800万元。天富能源表示,此次合规性投资为后续二期、三期2 GW建设树立样板,也为公司在新疆南部打造“光伏+治沙+农业”综合能源基地奠定技术与管理基础,预计2029年全部投运后,每年可贡献清洁能源48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300万吨以上。
一条120公里的地下电缆,不仅绕开了生态红线,也为天富国华3 GW光伏基地打通了“绿色动脉”。5.17亿元的追加投入看似抬高了成本,实则换来了工期可控、风险可控、收益可观的长期价值,成为新疆“沙戈荒”大型光伏基地电缆化方案的示范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