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稀土集团宣布将有序推进内外部稀土资产整合重组,通过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市场化手段化解同业竞争矛盾,进一步巩固对中重稀土资源的战略掌控。与此同时,北方稀土同步实施控产策略,通过配额管理调节市场供应节奏,稀土行业供给端改革呈现"南北联动"格局。
供给体系重构进程显著加快。中国稀土集团的整合行动实质是构建全产业链垂直管控体系,参照过往整合经验,此次重组或将涉及南方离子型稀土矿权重新配置,推动冶炼分离产能向头部企业集中。数据显示,2024年南方稀土冶炼企业数量已较三年前减少42%,行业集中度CR5突破75%。北方稀土的配额管理机制成效显著,2024年氧化镨钕实际产量同比下降8.3%,带动市场价格年内涨幅达23%。这种"量价联动"的调控模式,正在重塑全球稀土供应格局。
政策监管形成闭环管控体系。随着《稀土管理条例》全面落地,监管触角延伸至产业链全环节:进口矿纳入总量控制指标后,2024年海外稀土原料进口量同比下降19%;出口许可制度与加工贸易管理相结合,有效遏制了资源性产品无序流出。政策组合拳推动市场秩序持续优化,稀土价格指数波动率由2021年的38%降至当前的12%,行业运行稳定性显著增强。特别在中重稀土领域,氧化镝价格年内累计上涨35%,与轻稀土价差扩大至历史高位。
需求结构升级催生新增长极。新能源汽车永磁电机、风电直驱永磁系统、人形机器人精密传动三大领域形成需求支撑,预计2025年将消耗全球68%的高性能钕铁硼产能。值得关注的是,尽管海外磁材企业加速产能本地化布局,但受制于高端冶炼分离技术壁垒,其对中国中重稀土原料的依赖度仍保持在85%以上。这种技术代差为国内企业赢得战略缓冲期,但同时也对持续创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当前稀土行业正处于转型关键期,供给端整合与政策管控形成双重支撑,中重稀土价格中枢持续上移已成趋势。行业运行逻辑正从资源禀赋驱动转向技术壁垒与资源掌控的复合驱动,建议重点关注冶炼分离技术突破、海外产能释放节奏及下游应用技术路线演变等关键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