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杉锂业近日披露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报告期内将出现1.16亿元至1.73亿元的净亏损。这一业绩表现与上年同期盈利6681.62万元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当前锂盐行业的经营压力。
锂盐作为
锂电池的核心原料,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相关企业的盈利水平。今年以来,全球锂盐市场延续了去年以来的供需失衡态势。一方面,
新能源汽车增速放缓导致需求增长不及预期;另一方面,前期产能扩张带来的供给增加仍在持续释放。这种供需错配导致
碳酸锂、氢氧化锂等主要锂盐产品价格持续下行。
永杉锂业在公告中表示,尽管公司采取了多项措施应对市场变化,包括提高产量、优化成本结构等,但仍难以完全抵消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带来的负面影响。据了解,目前
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已较去年同期下降约40%,处于近三年来的低位。
从行业整体情况看,锂盐企业的经营压力普遍加大。部分高成本产能已开始减产或停产,行业进入调整期。作为产业链中游企业,永杉锂业既面临上游
锂矿价格刚性的成本压力,又要应对下游电池厂商的价格传导要求,盈利空间受到双重挤压。
为应对市场挑战,永杉锂业持续推进生产工艺优化和成本控制。公司通过改进提锂技术路线、提高回收率等措施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加强客户资源整合,优化产品结构,提升高附加值产品比重。这些举措虽然短期内难以扭转亏损局面,但有助于增强企业的长期竞争力。
从全球市场来看,锂盐产能扩张仍在继续。澳大利亚、南美等主要锂资源产地的产能陆续释放,而新能源车市场增速却有所放缓。这种供需格局的转变,使得锂盐从去年的卖方市场彻底转变为买方市场。业内普遍预计,市场调整可能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锂盐价格走低,但锂电产业链其他环节的利润分配正在发生变化。电池制造环节的盈利状况有所改善,而
正极材料企业则在锂盐低价和加工费下降的双重影响下承压。这种产业链利润重构,可能将促使更多企业向上下游延伸布局。
作为锂盐专业生产商,永杉锂业的业绩波动也反映出专业化和一体化战略选择的差异。相较于布局矿产资源的一体化企业,专业锂盐生产商在资源保障和成本控制方面面临更大挑战。这也促使部分企业开始考虑通过参股、长协等方式增强资源掌控能力。
从长期发展看,锂电产业仍具备良好前景。随着
储能应用扩大和新能源汽车普及,锂盐需求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当前的行业调整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对于永杉锂业这样的企业而言,如何在市场低谷期保持技术领先和成本优势,将决定其在下一轮行业上升周期中的市场地位。
展望下半年,锂盐市场走势仍存在不确定性。一方面,传统旺季可能带来需求季节性回升;另一方面,新增产能释放可能继续压制价格反弹空间。永杉锂业表示将继续加强经营管理,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