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矿
采矿
选矿
通用
火法冶金
湿法冶金
电冶金
真空冶金
功能材料
复合材料
新能源材料
合金材料
材料加工
废水处理
大气治理
固/危废处置
土壤修复
物理检测
化学分析
力学检测
无损检测
失效分析
环境检测
综合
胡艳宏,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荣获内蒙古“草原英才“、包头市“5512工程”中青年骨干人才等称号。主要从事特殊物化性状无机化合物的制备工艺、机理及应用研究。主持参与国家和内蒙古项目30余项,获省部级成果奖2项,授权专利40项,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被SCI、EI收录30余篇。
本科毕业于齐鲁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化学专业,以第二作者发表论文一篇,目前就读于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资源环境与循环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二年级,导师是潘德安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是电解锰阳极泥与含溴高盐废水资源化利用,目前一篇论文在投。
本科毕业于天津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安全工程学院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目前就读于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资源环境与循环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二年级,师从张晓光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工业废FCC、SCR催化剂有价金属资源化回收利用研究,包括湿法火法冶金、分离纯化、固废高值化利用等方面,已发表相关SCI论文1篇。
宋怀河,北京化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主要研究领域:先进炭及复合材料;主要研究方向:1)沥青基炭材料(通用级、高性能沥青炭纤维,中间相沥青炭微球等);2)碳纳米材料(碳包覆纳米金属晶、纳米洋葱、填充纳米碳管、石墨烯等;3)纳米碳管及其在聚合物和炭/炭复合材料中的应用;4)储能炭材料(锂离子二次电池、储氢和超级电容器材料);5)介孔炭材料。
车玉思,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郑州大学研究员,长期从事关键金属的提取与分离以及冶金过程强化研究工作。近5年先后申请发明专利60项,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青年科学家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区域创新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市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等项目近10余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先后参与中国工程院铜合金、钼产业与关键金属等战略咨询项目5项。荣获2021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2023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标题:陈开斌
评论 (0条)